> 靠谱的在职研究生机构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考研?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考研?

2022-07-07 作者:gong2022




专业理论

关于理论背诵,记住一套说话,一套固定的说辞,一套固定的答题思路。

理论没有对错,就看能不能建立起问题和答案之间的关系了。看到题目的关键词便能反应出答案的要点。

有时候突然记不起来没关系,只要熟背过,在动笔写的过程中,知识点会慢慢浮现出来的。另一方面理论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是需要自圆其说,书上只是提供一种话术,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表述。

背诵理论的时候建议直接按照答题模式去记忆,列一下提纲要点,再展开。考试的时候,遇到没有百分百应对的题目题眼也要去尝试写,把相关的内容往那个方向编,会什么就写什么,掏空自己。国庆前至少背完一轮。

关于画图题,我感觉画十遍和画一遍的区别不是很大,只会让人觉得更枯燥,不太建议在考研前期花大量的时间去精细的总结画图,距离考试的时间太长建筑学考研培训班,忘得实在是太快了。我是考试前一个月才开始画的图,而且是在饭后注意力和精神比较差的时候,等到考试前一个星期才真正开始大量反复的画。

图量太大,画图耗时也长,复习起来的性价比不是很高,只画重点中的重点吧,而且还要把图不断抽象、不断省略细节,记住大概的比例和感觉就得了。如果考到那就认栽。

内容是复习不完的,到考试前,没看过的新的内容就直接放弃吧。

快题(122)

想看看快题的神秘,在大三暑假报的快题基础班。

当时身边都是大四的学长学姐,已经提前感受到考研人的努力状态了。

众所周知,想运动可以去健身房,想学习可以去图书馆对于快题,建议报班学习,一来感受氛围非常重要,需要适应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下,六个小时画完一套快题,二来快题的内容非常庞杂,分为方案和表达两部分,表达方面,大到版面排版的均衡,小到阴影上色的技巧,都需要大量的借鉴和尝试,

方案设计则更是漫长的学习积累过程,报班进行系统的学习可以短时间内获取大量关键的解题要点,非常必要。附一张自己的快题供大家参考。

建筑学考研培训班

英语(64)

窍门就是把单词嚼烂嚼透,反复背诵是王道,没有捷径。依稀记得张剑的黄皮书出现过原文,但选项和内容有所调整。

阅读理解前期跟着 理解出题套路和解题技巧,中期挑选自己错误的题目去翻看原因,后期不再看视频了建筑学考研培训班,跟研友讨论或者强化自己的理解模式。

建筑学考研培训班

极少数题目的解题逻辑超出了我的认知,我选择直接放弃。英语作文,我买的是北大见山学长的作文模板,包括大作文和小作文,大作文你分为四大主题,每个主题一篇模板,更换关键句,替换关键词即可,结构清晰比较容易掌握。

小作文更换关键词即可。前提是要尽可能背诵多一些关键词。考试前半个小时刷一下微博,看看几个大的考研辅导教师压得的关键词也许会有意外收获。

政治(78)

肖4肖8足够啦。我当时把肖4背的滚瓜烂熟就上考场了。第一天的第一场就是政治,直到进考场的前一刻,考场外基本上所有人拿着绿绿的肖四在背诵。不用担心大题写不出东西来,奇迹就是下笔如有神,从来没有这么流畅的写过大段文字,一气呵成。万一有没压中的题目怎么办?假装压中,直接写,不怕。熟悉什么关键词就写什么,总之不空着。

关于复试

复试过程的一个学习准备,实际上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出成绩之前,以完善作品集和准备自我介绍为主,适当准备一些较为基础的专业问题,这需要联系一些学长学姐或者培训班了。第二个阶段是在初试成绩出之后,联系导师和准备复试问答,基本上那个时候就把该准备的问题和答案都理好内容了并背过了一边,不过效率比较低。可以重新把自我介绍的内容优化一些。特别在英语问答部分,之前准备的东西有可能会特别多,以为自己会背完,但是发现不太现实,挑选几个最有可能的问题进行背诵,并把答案长度精缩了许多……

在复试的时候,老师关注的是学生的态度,能力的高低可能真的不是很关键,能力可以培养,但态度的转变比较难。老师希望学生自主性比较好,有问题能优先自己想办法解决然后再向老师求助。另外,老师都希望自己招进来的学生能有较为独立的思维,能自己考虑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发展问题,自己带着也轻松。在准备复试问题的时候,老师问的问题都会是开放式的,尽可能按照1专业能力+综合素质2遇到问题(自己的缺陷)+寻找解决办法(弥补缺陷)的模式去回答。比如老师问实习经历对你学建筑学专业有什么影响,回答:仅在本科有过短暂的整理资料的实习过,但是在实习的地方,观察大家的工作状态对我很有启发。可以说下(问题、缺陷)实际项目和课程设计的不同,那么以后我在做设计的时候需要更加关注这方面(景观设计、关注目标人群)的问题(弥补缺陷)。这是从专业上来讲,还可以说在实习的过程中学会了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和不同位置的人沟通(综合素质),将自己的想法正确有效的表达出来,让听众理解。

复试的准备其实是让你短时间内高效的处理一项工作,首先1确定自己的任务量(专业部分、综合部分和英语部分),2然后分配时间(上午准备内容较为具体的自我介绍及相关问答,下午准备专业部分),3再对任务进行细分(专业部分主要复习三本建筑史,综合部分以理解知识点为主、分解句子、按自己的理解重组逻辑。比如这句话(百度百科):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物(中文的特点……中间的形容词太多。)。转变为自己日常熟悉的语序:绿色建筑是一种高质量建筑(它是什么?),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同时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尽可能的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它有什么特点?优点or缺点。能记住多少记多少)4具体实施(调整作息,早上八点开始,晚上十点时结束,电脑文本记录、手写文字记录加口头背诵)

专业面试和英语面试:

专业面试特点(中文,题目未知且考察范围广,内容较多,时长较长,所占比重大)

英语面试特点(英文,题目未知但考察范围小,内容具体,时长较短,所占比重小)

英语面试内容较少建筑学考研培训班,能够预想到题目并通过演练进行较为充分的准备(准备了八个问题的答案),进场时较为从容(刚经历过专业面试)。只需临场根据要求背诵出即可。面试过程中没有冷场,没有卡顿。问答形式大于问答内容。而中文面试无法事先面面俱到,更多考验了自己的临场反应,入场时便高度紧张起来,处在一个高压的环境下且目光还需要和老师进行互动,自己无法进行更为冷静的思考。

专业面试中自我介绍和随机问答:

个人陈述较为顺畅。

随机问答可能较为混乱。

对自我介绍的内容非常熟悉——反复多次全天候(吃饭时、刚醒时、入睡时、洗澡时等时段)的背诵提高熟练度。涉及的内容是属于亲身经历,印象更为深刻,回答起来比较有条理。而随机问答涉及的内容更多属于理论性的知识,缺乏实践,至进行复试前只能将书大致回顾一遍,印象较浅,且问题和答案并非是线形的逻辑关系,虽无固定答案但答案涉及角度广内容多,无法在短期内快速提升知识储量。回答起来心里没底。

建筑学考研培训班

(我当时抽到的三个问题1公共建筑空间的类型以及运用的实例2气候我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及其特点3中国古代建筑观念对建筑的影响。我挑选了后面两个问题,因为相对更熟悉一点,也属于考研课本上的内容。其实对第一个问题,我当时脑海中的想法是我学过《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也浮现了几个建筑类型,医院、博物馆、旅馆、体育馆等等,但是只是感觉到他们有明显区别和特点,描述空间布局特点的专业词汇一下子想不出来,有一种词穷失语的错觉。老师题目念完,我短暂了思考了几秒,再不开口回答就不太合适了。直接抛弃了第一个问题,回答后俩个。对于气候问题,我只答到建筑形态、结构及用料的区别,其实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在于院子的大小及用途,过多的关注建筑二字,从而忽视了与建筑形成图底关系的室外空间。而对于建筑观,我回答了风水和等级制度,同第一个问题都以四合院为例子进行了一些阐述。后来综合测试,老师问了两个问题,1我对时间的安排2假如给我两个月来完成一个任务建筑学考研培训班,我会如何进行。我首先复述了老师询问我的问题,然后按照逻辑点一二三进行了作答,说明了自己的态度和做法……)

关于复试:

对于半个小时不到的复试来讲,同学们肯定会遇到问题:

一、面试过程相当紧张。原因有:

1面对老师的压力

2以口述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回答

3对所面临的的状况非常陌生

如何解决来自老师的压力面?

找人模拟面试,假装面对的就是老师。尊敬老师的同时,以谦虚求学的态度去询问问题,重点在于求知,而非刻意的纠结跟老师的互动方式。多与老师主动沟通以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尽早消除陌生感,尽快适应同老师的沟通方式和沟通过程,尽可能的在学术或科研上有所探讨。

二、回答问题磕磕巴巴,比较混乱。原因有:

1高度紧张

2对问题所涉及的内容不够熟练难以迅速回忆起来并组织语音来表达

如何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关键在于对交谈的内容比较熟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读相关书籍、论文、实际应用等,如果有可能,一定亲手实践。提高自己理论知识的储量,足够自信的时候才不会慌慌张张。

其次是对表达方式的掌握,包括语速、语调、音量等,办法就是勤加练习,有意识的注意日常对话。可以用手机记录自己是如何讲话的,找到一个听起来比较舒服的说话方式,咬字是否清晰?是否吞字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靠谱的考研 - 靠谱的专业课考研机构!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京ICP备18012533号-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