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靠谱的专业课考研机构 > 考研二战哈工大,我用掉30斤草稿纸

考研二战哈工大,我用掉30斤草稿纸

2022-11-28 作者:gong2022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这是我第二次考研,成功了,初试成绩414,考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环境专业,全国学科评估是A+。而我来自一个连保研资格都没有的普通本科学校,本科还学的是机械专业。

我的初试排名第二。大家肯定觉得这么高的分数稳了,但是并非如此,我是以0.4分的优势,作为最后一名被录取的。这个后面具体解释。

图:初试成绩

图:学科评估排名

图:录取通知书

这段二战跨考的经历对我来说太珍贵了,我很希望和大家分享,更希望能对迷茫的小伙伴有些启发。

在初试成绩出来之后,以及得知被录取之后,我都有过想给核聚老师投稿的冲动,但是当时并没有真正体会到考上哈工大意味着什么,就搁置了。

现在是7月份,我来深圳两个月了,对考研成功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正坐在大学城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里,写下这篇文章,内心是愿望达成的平静以及迈向新生活的愉悦。

一、学习背景

1. 学习经历

先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的学习经历。从小学到高二我的成绩都是班级前十,照这个轨迹前进,虽然上不了985,但一般的211是没有问题的,转折发生在高三上学期。那个场景,我至今都印象深刻,“杀人诛心”。

那天上午课间,我去问生物老师问题,老师为我讲解完后说了一句:“虽然你不是很聪明,但是只要努力,你还是可以的。”

我相信老师只是随口一说,在老师看来这一定是鼓励的话语,但在我看来,这可不得了了!

老师的意思是不是觉得我很笨?觉得我脑子转不过来,不像那些男孩子的脑子一样灵活?

于是,我决定:装聪明。即努力给老师营造出一种我很聪明、我脑子转的很快的假象。

我开始做题省略步骤,为了追求速度而抄答案,向老师提问时即使自己仍然没懂但也装作懂了的样子。通常是老师没讲解几句,我就会说:哦,原来是这样,我懂了。后来我如愿了,我渐渐感知到在老师的眼里我成了“聪明”的那一类学生。

只是,我的成绩开始往下掉了。

大家应该都有那种经历,就是老师认为很聪明的同学往往考的不理想,我就是那个状态,一直自欺欺人,最后高考去了一个连保研资格都没有的很普通的本科学校,还稀里糊涂报了机械专业。

我本来的愿望是为保护环境做贡献,但是网上铺天盖地的“生化环材,四大天坑”,我放弃了最爱的环境,这是第一次放弃。

2. 第一次考研

来到这所普通的大学,不乏有学霸,但大多数身边的人似乎都差不多,也听到好多人抱怨高考失利、发挥失常什么的,我也和他们一起抱怨。

要感谢核聚老师,如果没有遇到核聚老师,没有读到老师真诚直白直戳本质的文字,我可能现在都不敢直面自己的内心,都不敢承认那根本不是发挥失常的问题,而纯粹是因为自己功夫不到家。

靠考前突击,我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但是看着那些考进好大学的高中同学风生水起的生活,总觉得和人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大,但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大一下学期,凭我的成绩可以申请换专业,但是自己意志不坚定,又想着换了专业还要从大一重头开始,我又放弃了,这是第二次放弃。

到了大三,考研提上了日程,我一直在犹豫到底要不要跨专业去学自己心心念念的环境专业,但是身边的老师同学、学长学姐,每一个人都告诉我:从机械跨到环境,难度太大了。我选择放弃,这是第三次。

于是我开始跟风考研,胡乱定了个普通的211学校的目标,跟风学习。每天也是起早贪黑,但是学没学到知识,只有自己知道,185分的初试成绩说明了一切,虽然我也没有用心对待这次考试。至此,一战完败。

图:第一次考研成绩

3. 决定二战跨考

寒假回家不久,疫情就全面爆发了。向辛苦的医护人员致敬,向我们伟大的祖国致敬!

远程面试了两三家企业,结果不理想,我又总觉得自己的求学生涯不该止步于此,想要二战,但身边的同学纷纷开始找工作了,我很苦恼,便和闺蜜聊天,她鼓励我追求梦想去跨考,可是考哪所学校呢?

“要么不考,要考就考最顶级的学府”。这是我心底的声音,于是我选择了哈工大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我想做的方向是水处理,而哈工大在这方面是全国最强的。

这一次,我终于勇敢追梦,没有放弃。

二、考研初试

1. 数学

5月份开始备考,一直到10月底,我90%的时间都在复习数学,因为受老师“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的影响,且数学是最大的拉分科目,我一开始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数学要考满分,我是奔着150分的水平去准备的。

5月。我用5月一个月的时间,听完了数学基础课的视频,并做好笔记。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听完一节视频就停下来。

如果视频中有某个地方不懂,我也会停下来,要么自己思考后懂了,要么反复看了几次视频后懂了,总之懂了至少90%才会继续下一步。

2)然后看着笔记复习。

如果是框架或定义那样的知识点,我就动手把它在草稿纸上抄写下来,使自己有一个更清晰的印象。如果是题目,那我一定要先把题目抄在草稿纸上,自己先做一次。如果能做出来,我就对照答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再把不一样的地方更正过来;但如果我做不出来,就会先抄一遍答案,理解之后再自己做一次。

很幸运的是,在这期间我一直在看核聚老师的文章,“高频回顾”的思想也刻在我脑子里了。我学完第一节会复习,学完第二节会复习前两节,学完第三节会复习前三节,依此类推。其实,偶尔也会偷懒不去复习,但总体来说复习频率是足够高的,所以这个月学到的知识,我基本上都记得。

6月。因为我用的是去年的考研复习资料和视频,所以省去了等待强化阶段视频更新的时间,在6月份我开始进入数学的强化阶段,和5月一样的方法,在6月底我已经完成了数学强化阶段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依旧保持高频回顾,因此6月底时,5月和6月所学的知识我基本上都记得,至少90%的内容我都记得十分清楚。

图:高频回顾

7月(7月底我参加了考霸11期训练营)。7月开始了,我开始刷题,并夹杂着一点点专业课和英语的复习。

刷的题目是1000题与《闭关修炼》习题集,7月只刷完了前三章。我没有继续听冲刺班的视频,因为经过对自己学习程度的客观评估后我认为,解题所用到的最核心的知识我已经学会了、学到位了,我需要的是大量做题来提升自己的熟练度,并从题目中挖掘出自己的进步点以及题目的新颖角度。

我是这样刷题的:先把题目抄下来,自己做一次,如果能做出来,我会对照答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然后更正过来;如果我完全没有思路,那就先把答案抄下来然后分析解题思路。

有些比较难的题目,光答案我可能来来回回要抄写五六次,一直分析,直到弄懂。对于那些特别特别特别难、暂时超出我能力范围的题目,我就做个标记,后期积累多一点之后再返回来琢磨。那个时候通常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有了大量基础题目的支撑,而数学这个东西,最重要的是解题思路,而那些复杂题目的解题思路往往来源于基础题目中最基础、最简单的解题思路的排列组合。

就这样,7月底,我把1000题和《闭关修炼》的前三章刷完了,这个时候我隐隐感觉自己到了一个瓶颈期,不知道该如何突破。后来我才知道,虽然我做到了高频回顾,但我没有做到极致。

图:知识的排列组合

其实7月前半段我内心深处一直都有一件纠结的事情,那就是:到底要不要报名考霸?

想要报名,是因为不断从老师的公号里看到别人成功的故事,高考的、考研的、考公的都有,考霸训练营在我眼里是个百分百帮助你达成目标的神奇地方,似乎只要我进了训练营,我就一定能上哈工大。

(不过后面的课程告诉我,真相是:只有我内心非哈工大不上不可,我才能考上哈工大。信念与意志的力量是无穷的,信念即自我实现预言)

犹豫报名,是因为当时的我很拮据,在家待了大半年,吃住都是爸妈掏钱,所以我手头钱不够,想要开口问爸妈要钱,但是又担心他们会觉得这是一场骗局而犹豫再三而扰了我的一腔热情而不了了之(爸妈会担心我被骗,我完全可以理解他们的心情)。

后来思虑再三,我向已经工作的好友借了300元,报名了第11期考霸训练营,跃跃欲试充满期待地等待着开营,终于7月底,开营了!

8月。8月的惊喜是王震卿学长。

我的数学复习也在8月有了质的飞跃,这也为我后期的短期突破打下了基础。8月开始了正式的训练营打卡,在佩芸班班的带领下,我和考霸小伙伴一起开启了训练营之旅。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讨论的氛围真的很棒,有时候自己的一个困惑,向群里的小伙伴请教,别人一句话就找到了问题所在,然后困惑就解决了。

我一直在跟着老师的课程并在自己的复习中践行这些法则,但是法则好多呀,我常常是用着用着就忘了自己用的是哪个法则,用着用着就思维混乱了从而把那些法则混淆了,那几天很困惑。

群里会安排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而王震卿学长的分享,就像及时雨一样,点醒了我,他说:“我认为:核聚老师的方法只要精通一两个,便可以成为高效学习者”。解决了我的困惑,我只要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法则用到极致就可以了:重复


法则。学长分享的内容题目是:三个月,从一本刚过线到哈工大。

“哈工大”这三个字紧紧抓住了我的心:这不正是我要考的学校嘛,我一定可以从其中得到最直接的、最有用的信息!于是那天的分享,我精神高度集中,生怕因为错过哪个细节而耽误了自己考哈工大。

学长的分享太精彩了!他把自己不同阶段的心路变化以及学习过程中用到的所有方法,逻辑清晰地展现出来,这让我有了直接对照的目标,我要做的就是,完全对标王震卿:

1)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极致复习。

我复习数学的方式就是做题。去洗手间、走路回家、等公交、坐公交、洗碗......我都在脑海里一遍遍复现自己做过的题目,复现那些计算出错的易错点、卡住我的知识点、新颖的出题技巧,我甚至会闭上眼睛在大脑中模拟自己正在做那道题的场景,“我坐在书桌旁,左手边是习题集,右手边是草稿纸和笔,我拿起笔,把题目抄在纸上,写下‘解’,顺着题目的思路一步步写下去,碰到自己当初犯错或者卡顿的地方就停下来,与自己对话,哦,当初我是这个地方做错了,这个地方没搞明白,我要好好把这里多看几次多写几次,这样我下次就不会因为这个知识犯错了。”以上的过程,都发生在我的大脑里。

2)同一道题目连续地重复做。

“我不怕会一万种招式的人,我只怕把一种招式练了一万遍的对手”。我基本上把《闭关修炼》习题集上的每一道题目都做了至少十遍,且每做一遍必抄题目,因为从题目中也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有一天训练营的参考文章是《改变命运的一万次练习定律》,看了文章之后我留言:“想知道,一万次训练以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问了几个小伙伴,也问了王震卿学长,但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我决定自己找答案。我先拿1000题练手,把第一章的题目做了十次,这是我当时的打卡记录:“今天这节课真的很巧,因为我把考研的1000题第一章刷了10次之后,今天拿考研的1800做检测,131道题目,一眼看过去,这些题目都非常熟悉,以至于我一看就知道它应该怎么下手,第一次做的时候遗留了10道题目,第二次又重新


做了一下,不会的题目也全都独立做出来了。对了一下答案,不幸的是错了4个,但那全都是因为慌张,我本质上是会做的,这是个值得反思的问题,要注意。我从来不敢相信自己竟然采用了如此‘愚笨’的方式,把140道题目反反复复做了10次,然后去检测自己。检测的结果,让我更加坚信反复反复就是唯一的方法”。

图:打卡记录

后来我没有继续刷1000题而选择刷《闭关修炼》,是因为后者更接近考研水平。我知道了重复到极致是种什么样的感觉,于是我开始疯狂刷题。

1)每做一题,先把题目抄下来,然后动手做。

如果是自己会的题目,就对照答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更正过来。然后抄写一次答案,自己做一次,把不一样的地方改过来;抄写一次答案,自己做一次,把不一样的地方改过来......如此循环,直至自己写出来的和答案一模一样。

如果是自己不会做的题目,我就直接抄答案,然后一步一步去分析,弄懂了之后就重复上面的步骤,即抄写一次答案,自己做一次,把不一样的地方改过来。

所以我通常是同一道题目连着做个四五次,直到解题步骤在我脑子里完全清晰(此时题目我也快能背下来了),才开始做第二道题目。

但是总会遇到那么几个超级超级难的题目,确实是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我就会仔细看看答案,借鉴其中任何可以拿来为我所用的小知识点或者小的方法技巧。至于能不能把这道难题完完整整做出来,那不重要,因为我已经把握住了能把握的。

2)完成了第一章的题目后,我就把所有的收获都整理到进步本上,然后开始做第二章的题目,在做第二章题目的过程中,我依旧保持高频回顾,每天都要看第一章的笔记,有时候一天会看好多次,反正只要觉得不清晰了就拿出来看,里面的题目都要动手做一次。

我这样说起来大家可能会觉得很繁琐很费时间,但真正做的时候,就会发现,时间都是浮云,只要真正学到知识,把握住了,那就够了。

就是这样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到10月底,我把《闭关修炼》上每一道题目都在纸上做了至少十遍,为此,我用掉了30斤草稿纸,500只中性笔笔芯(把走珠笔和墨水的量换算成普通中性笔芯)。

图:用掉的笔芯、墨水、草稿纸

11月和12月,我平均每天只花三个小时在数学上,不做别的,只是复习进步本,偶尔系统地挑选《闭关修炼》的某一章做一下,集中复习那一章节一整块的知识点。

其实按理来说,这个时间段应该是做往年真题+模拟题的阶段,我也把市面上所有老师的模拟题都买回来了,但我没有时间做了,我的时间规划没做好,之前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数学上,所以我的专业课和政治还没开始复习,我需要抓紧时间。

我随便挑了两三套往年数学真题做了一下,基本都在140左右。因为《闭关修炼》里很多都来自于往年真题,我都会做。又挑了两三套模拟题做了下,都在100左右。因为是模拟题,所以出的偏难,100分在我接受范围内。

我最终的数学成绩是129分,但其实走出数学考场,我就知道自己能考130,因为解答题我全会做,选择填空有4个不会,每个5分(最后129是因为解答题的步骤分扣掉了1分)。

和我最初的目标150有差距,我知道那是因为我时间规划没做好,最后冲刺阶段给数学的时间太少了,希望能给考研的小伙伴一个借鉴。

我想描述一下当时考数学的场景:拿到卷子,一眼扫过去,扑面而来的就是熟悉感,我微笑了一下,心里想,哈哈,换汤不换药,一看就知道大部分题目我都会做,考试铃响,我立刻动笔,我的大脑根本不需要刻意去思考解题逻辑或者出题老师挖的坑,我简直是凭借惯性在答题,下笔如有神,一出手就是标准的解题步骤,真的是直接在草稿纸上运算,然后填写到答题卡上。

这个过程我也不担心计算错误,因为我知道自己根本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30斤草稿纸就是我的底气,十多遍的重复就是我的底气。在别人皱眉思考而无法下笔的时候,我只是一遍遍举手朝老师要草稿纸,三个小时的考试,我用掉了六大张草稿纸。出考场只觉神清气爽,内心只有一个想法:稳了。

时间是个神奇的东西,初试结束的当天,我收到了留言入选通知,是之前《改变命运的一万次练习定律》那篇文章,我这样回答自己当初的问题:“刚考完,可以自己回答一下当初的问题了。大概就是拿到卷子,一眼扫过去,就知道自己能拿多少分吧。不需要太多犹豫,基本上下笔直接写,生疏一点的题,简单拐几个弯就好。不会的,那就随它吧。”

图:公号留言

极致重复,高频回顾,真的是太重要了,对我帮助巨大。

2. 专业课

我的专业课考试科目是《水分析化学》,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三部分。不是很难,但是需要大量背诵。

我一直很讨厌背书,所以就一拖再拖,一直逃避。一拖就到了11月25号,离考试还有31天,而我需要在这31天时间内背下160页A4纸的内容,并同时兼顾其他三科的复习以及打印准考证、订房间、熟悉考场等一系列事情。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11月底,考研群里的同学讨论地热火朝天,大部分都开始背政治了(在考研中,背政治通常是最后一个环节),而我专业课还相当于没开始,政治完全没开始。

这个时候我的心态彻底崩了:我知道专业课除了死记硬背没有别的讨巧办法,顶多了边理解边背诵能不那么无聊也能加快点速度,可是31天,160页的复习资料,再快能快到哪里去呢?人家都是八九月份就开始背了啊!

11月25号,考研倒计时31天,我的专业课进度条是零。我快崩溃了,除了死记硬背没有别的办法,只得死记硬背,可是又不在状态,总是一边背一边在心里想:这肯定背不完了,考不上了怎么办,二战又失败,肯定会被别人笑话死吧,这也太对不起爸妈了......

想着想着就难过的哭了,但是又擦干眼泪继续背,可是又一边背一边忘,我真的快崩溃了。可是那天下午,我妈来了。

为了复习考研,我单独住在之前的旧房子里,为了节约时间,我不回家吃饭,都是在门口的家常饭馆吃饭,爸妈因为担心打扰我复习,也只是偶尔会来看看我有没有好好照顾自己,顺便看看暖气烧的热不热,看看我冷不冷,北方的冬天很冷,但我家暖烘烘的。

那天我听到了钥匙开门的声音,我知道是我妈来了,但我趴在书桌上,背对着她假装在看书,假装沉迷学习没有听到她的声音,我不太敢看我妈的眼睛,不太敢和她说话,所以我就一直在看书,也没从椅子上站起来跟我妈说句话。我妈担心打扰到我,简单叮嘱了几句,就匆匆回家了。我的眼泪其实一直在眼眶里打转,门一关,我的泪就流下来了,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

我在那天的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从来不敢想象这一幕:妈妈打开门,自己却不敢跟她说话,因为怕一说话就哭。我觉得我不能见到我妈,委屈难受的时候见到她就真的特别想哭。也不敢多说话,只说了几句就觉得声音有些颤抖了,这场战争啊,赶紧胜利结束吧,好想拥抱太阳。我觉得我快窒息了,为什么有了去年的前车之鉴今年还要如此落魄,这场战斗啊,赶紧结束吧,我好累,好痛苦,好难受。”

图:日记

后来的事实是,我用了7天的时间背完了前8章(约120页),然后又用十来天的时间复习所有的专业课背诵内容(其中还夹杂着数学、英语、政治的复习),从11月26号开始到12月15号结束,160页的内容,我能在5个小时内丝毫不停顿地、完完整整地背下来。

最后我的成绩是141分(满分150分),专业课排第二(第一是143分),而我是跨考,而且竞争对手都是些来自985、211的大佬。

我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真的很简单,但又真的很难,所谓“大道至简,不繁很难”。

复习资料一共十章,前五章占40%,相对简单,大多数是高中化学知识的延伸,但后五章占60%,涉及到了各种化学原理、仪器的操作原理、适用对象、注意事项等。这个对我来说很难,因为我完全没接触过那些仪器,何谈理解地背诵,那是真的完完全全死记硬背了。

我是这样背的:把第一章的第一个知识点背下来,然后背第二个,背完第二个之后,把前两个知识点连起来背;然后背第三个知识点,然后把前三个知识点连起来背;然后以此类推,背完第一章的知识点。按照同样的办法,背完第二章的知识点。按理来说这个时候我应该把前两章连起来背一次的,但我没有,因为时间太紧迫太紧迫了,我还要兼顾数学这个重量级科目以及英语的复习,我必须抓紧往前推进,所以我只是巩固了那些背的不牢的知识,就赶紧背后面的章节了。

那一周,我背书背到发狂,从早6点到晚12点。早上6点准时起床背书,7点匆匆吃个早餐继续背,背到11点趁着人少去饭馆吃饭,边走路还要边背书,吃饭途中就在脑子里复现数学题,调节一下思维,吃完饭继续背书。午休也没有了,实在困得不行就在桌子上趴10分钟,不敢上床睡,因为上床就会睡很久,这太罪恶了。

当我全身心投入到背书中后,我的思维反而很干净,脑子里不再担心时间不够用怎么办,也不再担心别人领先自己那么多怎么办,我的念头只有一个:把这个知识点背下来。

这些知识点都是一大段一大段的文字,我常常是第二个点还没背下来,第一个点就模糊了,只能返回去复习第一个点,回过头来发现第二个点差不多已经忘光了。这样几个轮回,我就受不了开始急躁了,而人往往是越急越背不下来,我就忍不住哭了,一开始是小声啜泣,后来实在太痛苦,又一个人住,就放声大哭了。哭完怎么办,我问自己:我可以放弃吗?我告诉自己:你不能。于是擦干眼泪继续向前。

第三天的晚上,我开始背第六章的内容了,是关于氧化还原滴定的知识,全是反应原理、溶液的配制、保存方法、检测方法与步骤,基本上一个知识点就是一两页A4纸的内容。

从晚上9点到12点,三个小时,我一个知识点都没背下来。实在熬不住了我就上床休息了,可是真的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个时候已经是12月第一天了,我的进度还一塌糊涂,越想越难过越着急,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后来心一狠:反正睡不着,起来背书吧!

于是凌晨四点我起床背书,这是第四天,我的嗓子已经沙哑到了发声都疼的地步,我只能像说悄悄话一样小声背,不让声带震动,但是自己又能听到自己的声音。

那一天,我整整背了18个小时。

就是这样,忘了背,背了忘,忘了又背。在这样的高频回顾、循环往复之中,我在7天的时间内背完了前八章的知识点,虽然还剩两章,但我不慌了,我知道自己熬过了最困难的时光,胜利在望了。

接下来的十多天,我还是用的高频回顾、循环往复的方法,一次又一次重复那160页的资料,从一开始的磕磕绊绊到最后的流利顺畅,从一开始的痛苦万分到最后我享受于背下知识的过程。

到考前的每一天,我都会抽5个小时出来,把这160页资料从头到尾背一次,这对我来说完完全全是享受而非折磨,我是在享用自己胜利的果实,能在二十天的时间里,通通顺顺地背下来160页的资料,多么令人震惊啊,而这只来源于最简单的“重复”与“坚持”。

3. 英语

我的英语底子还不错,语感不错,对单词也有一种莫名的敏感,基本上一个单词见个两三遍我就能认得了,所以只在11月的前20天刷了近五年的真题。

我自己定好闹钟,做一套卷子,然后对照答案订正。一套卷子里每一个生词我都要把它带到句子的语境中理解它的意思,我要保证一套卷子里的每个单词我都认得。所以考研自始至终,我也只刷了那五套真题,但是我保证了每一套的每个单词我都认得。我知道,这对我来说,已经够了。

我的目标是至少80分,鉴于今年的试题难度很大,国家线比往年降了5分,我后来考了73,也还勉强接受。

4. 政治

我是12月才开始复习政治的,虽然时间很紧,但我用事实证明:来得及。但一定要找对方法。

我当时跟着一个名为“空卡空卡空空卡”的博主的带背视频,她最擅长的地方在于:把政治押题卷(肖四肖八)简答题的答案编成易于理解和背诵的口诀,再给你一个答题模板,加上自己的临场发挥,政治简答题至少35分到手了,基本上两天就可以搞定政治的大题了;至于选择题,她会把可能考到的知识点归纳成表格,也编好口诀,跟着背就可以了。不过选择题是需要练习的,我是购买的刷题小程序,用碎片时间刷题,就可以了。我的政治分数最后是71。

至此,初试结束。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自己能考400分左右,这与自己考前定下的目标吻合。但是最后是414,高了十来分,还是出乎我意料的。

核聚老师曾写道,“我考前估计的总分,高考之后估计的总分,和实际高考成绩相差不到10分”,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我震撼到难以置信,但没想到,后来我自己做到了。

三、考研复试

初试让我明白了重复的力量,复试则让我明白了“把握住自己能把握的一切”的力量。

受疫情影响,采用线上复试,分为两天,第一天是专业课面试,共200分,第二天是综合面试,共150分。

经过认真分析后,我意识到:第一天的专业课面试对于跨专业的我是不占优势的,只能在第二天的综合面试上下功夫来扳回一局。一是英语自我介绍练习好,二是针对老师可能问到的问题,事先准备好答案,免得到时候慌张又没有逻辑。

专业课是口述的形式,一旦涉及到知识盲区,我可能一个字都讲不出来(以防万一,我提前请教了老师遇到这种知识盲区怎么办,老师告诉我,千万不要沉默,知道什么相关的就回答什么),而大多数人则会把复习重点放到专业课方面,忽略第二天的综合面试,但是综合面试也有150分,如果我能把握住这150分,或许可以弥补专业课上的不足。

我背完了往年复试真题后,便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综合面试的准备上。我请老师帮忙修改英语自我介绍使之尽可能完美,觉得自己发音不行,就向考霸小伙伴雷霆请教,她向我推荐了发音正宗的玥汐,我就拜托玥汐帮我读一次自我介绍,我就照着那个音频一遍遍重复,刻意模仿她的单词发音、语句停顿、语调升降,最后一出口就是十分地道的发音了。

我也在网上搜集了二十个老师可能问到的问题,并把答案也捋了很多次,反复练习直到自己能熟练回答出来。后来确实如我所料,专业课面试四道大题,三道题目是知识盲区——压根没听过,在清一色160+的分数中,我的专业面试只有134,但是流利、标准的英语自我介绍为我加分不少,我能感受到面试考官被我的发音惊艳到了。当时面试时间很紧,据说好多同学的自我介绍被打断了,但我没有。

我靠着综合面试的充分准备,最终以0.4分的优势、最后一名考入了哈工大。0.4分是这样的:我报考的是哈尔滨本部,但是本部只招收19个同学,但允许且只允许第20名同学调剂到深圳,而我就是那第20名,我只比第21名高了0.4分,第21名则无缘哈工大。

后来就是开开心心地知道了被录取的消息,联系好了导师,5月初就来到了深圳,开始了新阶段的学习生活。

图:考研最终的总分是678.4

四、后记

来到深圳两个月了,我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进了一个很棒的课题组,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身边是低调但优秀的师兄师姐、学识渊博的老师,拥有最棒的学习资源、最好的学习环境,我每一天都为能在哈工大读书感到开心。

最近看了《觉醒年代》,深刻意识到我们青年人应该有青年人的担当,我觉得我长大了,开始主动想要承担责任了,学会为自己在做的事情赋予意义,想要付出的多一点,再多一点;但我也觉得自己心思更纯粹了,之前困扰我的杂念都渐渐消失了,我好像,返璞归真了。

我拥有了一颗承受苦难的心灵。

五、给小朋友的话

或许你也和曾经的我一样,在心灵上受过打击,被老师或者家长说过“笨”或者“不行”之类的话。但是没关系,因为这根本就是错误的,根本就不是事实!

真正的事实是这样的:我们只是暂时没学会,而不是学不会。比如,面对一个陌生的事物,谁能一上手就能应付自如呢?

另外,谁还不是个小朋友了?

六、写在最后

真的很幸运遇到核聚老师,遇到考霸,让我实现如此从内到外的蜕变。祝愿大家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勇猛精进。

以老师的一段话结个尾。有一天,当别人在抱怨,在随波逐流,在自我放弃的时候,你能在心里回荡着一种生命情怀和力量:我已知道生活和学习的真相,我从残酷中走来,虽然伤痕累累,但所有艰难险阻困难打击都无法阻挡我前行,我知道,我为何而战。
Copyright © 靠谱的考研 - 靠谱的专业课考研机构!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京ICP备18012533号-145